普 通 科 簡 介
一、沿革:
本校為響應政府提供青年學子更多就學機會,乃於民國八十年增設普通科,校名改為『大同高級中學』,每年僅招收新生一班。自九十學年度起,擴編招收二班。
九十二學年度本校招收綜合高中,因配合教育局總量管制之政策,普通科僅招收一班。九十三年向教育局提出增班申請經獲准後,普通科於九十三學年度再度招收二班。
九十六學年度綜合高中停招,改招普通科,因此自九十六學年度起,普通科每年招收新生六班,一O八學年度起,普通科每年招收新生四班,一一一學年度起核定招收新生五班。
二、教學目標:
1.培養『正誠勤儉、術德兼備』的優秀青年。
2.奠定人文、社會、數理、自然學科之基礎,以增進個人解決問題、自我學習、推理思考、表達溝通之能力,以適應社會變遷,成為具有科學及人文素養的國民,並作為未來研究高深學問之預備。
三、教學特色:
1.本校結合現有高中附設職業類科之優勢與師資,發展出細說中山北路以及淺談創客2門校定必修(校本特色課程),培養學生具有文化素養及科技發展的能力。其中細說中山北路即透過跨領域課程,使學生能理解中山北路重要觀光景點的歷史人文,並能以英文方式溝通與傳達在地文化特色。淺談創客則是以實作課程導入理論基礎,含IoT物聯網、Carpenter木工、3D Printer and Laser Cutting、藝術創作概論等,利用現有的機具及美術專科教室,配合學校既有的電腦製圖軟體作為主要教學設備,希望學生能建構出不同領域的思維想法,訓練學生自我創新、創作的能力。
2.從111學年開始引進外籍師資擔任彈性課程---生活美語及音樂科試行雙語教育,嘗試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英語文的能力與習慣;先從藝能科中的音樂課率先雙語教學,走出教室與課本的框架,讓英語學習不再只是課堂上的語言,而是能夠從生活中學習語言,並且能夠運用到生活裡,更能不斷隨著生活經驗的擴展去認識更廣闊的世界,更重要的是,經由人類共通的語言「音樂」讓學生學會尊重與欣賞不同的文化與民族,提升國際參與的能力並培養國際觀。
3.本校彈性學習時間規劃,以發展學校特色和銜接學生進路為主軸,配合學校發展、學生需求、課程規劃、排課需求和師資安排,部分課程結合大同大學等策略聯盟大學校院教學資源,採用主題式、組合式的微課程模式。時間上採每週二節課為原則;高一課程規劃大同人素養;高二課程規劃全校自主學習活動;高三課程規劃依各群科特性和學生需求,提供升學學科補強性教學,或是規劃符合學生職涯發展的充實增廣課程。另因應學生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性或國際性以上的競賽,得行選手培訓。
四、教學設備:
1.每年利用校內外經費,充實人文、數理之軟硬體設備。
2.普通科教室計有十四間。專用教室設有自主學習教室、教學資源中心、語言視聽教室1間(綜合大樓4樓一間),視訊教室,音樂教室、家政教室、美術教室、自然科實驗室各一間,另外圖書館和大學部共用,與大學部資源共享。
3.111學年度起,全校教室均設置觸控式螢幕,教室內猶如擁有一個86吋的平板電腦,使教師的教學更活潑生動,媒材的選擇更多元。透過媒體的聲光表現讓學生學習更具趣味性,更易吸收其間的知識與創新。
五、畢業與升學進路:
1.畢業門檻:
依據總綱規定【108新課綱】普通型高中「畢業學分條件」。
應修習總學分:畢業之最低學分數:150學分成績及格。必修及選修學分: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至少需102學分且成績及格;同時選修學分至少需修習40學分且成績及格。
2.修業證明書一經核發,學生不得要求返校重修、補修、延修或改發畢業證書。
3.可透過繁星推薦、申請入學、考試分發等管道進入大學校院(包括科技大學)、軍事學校或警政大學。畢業後可繼續攻讀國內外研究所,亦歡迎回大同公司、學校服務。
六、113學年度各班導師:
三 正 | 三 誠 | 三 美 | 三 德 | |
賴老師 分機902 | 黃老師 分機906 | 丁老師 分機914 | 李老師 分機909 | |
二 正 | 二 誠 | 二 美 | 二 德 | 二慧 |
關老師 分機908 | 林老師 分機915 | 林老師 分機916 | 周老師 分機919 | 劉老師 分機904 |
一 正 | 一 誠 | 一 美 | 一 德 | 一慧 |
卓老師 分機903 | 曾老師 分機408 | 蘇老師 分機413 | 鍾老師 分機410 | 葉老師 分機411 |